几乎没有品牌能对618大促这类营销节点“say no”。
话虽如此,当人们在地铁站看到至本的618广告时,仍有些意外。毕竟,坊间一直有着至本“不营销”的传说。
不见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出道至今都无代言人、创始人不接受采访……这都是传说的起源。
但出来做生意,哪有完全不营销的?
看看它的公众号,就会发现,至本这家伙一直都是会营销的。
至本,由一位理工男于2012年创立,一开局就主打 “重研发、强科技”——想象中,它的公众号会很简洁、话少,实际却截然不同。
我们主要从至本的三个栏目,来看看它如何拿捏内容营销的。
1、#特别企划:不聊新品,只聊风花雪月
这一栏目下,至本会探索一些无关产品、有关生活的话题。
它会灵光一闪,策划一期“窗“内外的观察与记录;
会在春日好时节,应景地邀不同身份的人聊聊各自对“花”的理解;
会在世界读书日,贴心地给出轻松阅读小Tips……
仔细想来,种种远超产品范畴的内容延展,是一种沟通策略。表面上,感性内容与沉默寡言的品牌理科生“人设”很反差;但内核上,它们又都指向了一个很真诚、有深度的至本。
内容表达也是产品策略的外化。求质不求速,至本新品研发速率是真不快。这才能在没新品见人的日子里,有大把内容档期,和读者们好好聊几场风花雪月的事。
2、#至——本:借城市“溯源”创造情感联想
单看名字,该栏目主题挺让人摸不着头脑。据官方解释,至本是想在十年之际,“借此栏目叩启追溯源头之门”,所以开设了品牌同名栏目。
对于那些强调“自然原料”的品牌,溯源无疑是走到大山、田野中去讲故事。那至本又该如何“溯源”呢?
逆向而行,至本往城市里走。目前栏目共7期,这对应的是,至本的足迹遍布了景德镇、云南、泉州等7座城市。
在它笔下,有怀揣匠人之心做陶瓷的景德镇;有对黑胶唱片充满热爱的上海;也有离不开弄堂烟火气的北京……虽是在溯城市的源,实则也增了品牌的魅力。
将不同城市具代表性的自然风物与人文精神呈现给读者,作为探索者和叙事者的至本,一来是沉淀下了人文感。二来,一个个“有专注、有热爱”的城市故事,也侧面渲染了至本的正面品牌形象。
3、#至本新品:用两幅面孔介绍产品
这是业务线的内容板块。
新品,指至本主营的护肤产品,也涉及雨伞、帆布包、照明灯等各类周边。有趣的是,至本介绍新品们时,有两副面孔。
聊起周边,它总会由感性话题展开,为其添些情感价值。比如,介绍骑行包时,至本会先勾勒一场令人身临其境的美好骑行。沿途的景色、微妙的情绪,都因细腻的文字而生动。
而主角变成主营产品时,至本通常倾向于开门见山。甚至,它会直接甩出一堆科研结果,被粉丝们调侃为在看SCI论文。虽是难懂了点,但简单粗暴地信息直给,能以数据、理论凸显产品专业性,也很适合至本的理科气质。
就说像不像论文吧?
4、浅浅小结一下
三个栏目,都显露出至本是懂营销的。
这点首先体现在期期不失共鸣的公众号内容。时而感性、时而理性的适时画风切换,也说明品牌深谙博粉丝信任与倾心的秘门。
其次,虽护肤类产品研发时间长,至本又不愿硬着头皮上新,但它很会利用周边,拉动生意增量,也给粉丝带去新鲜感。这样一来,产品印象不会被拉低,也能定时刷刷品牌存在感。
所以,至本营销,但很克制,不会将“产品-营销”本末倒置而已。
看向公众号菜单栏,至本给人的意外还有更多。
没有直链小程序商城,已经很另类了。它还为产品空瓶回收项目,搭建了一个与品牌介绍“平起平坐”的入口”瓶行时空“,足以说明至本对环保的重视。
虽是2022年才上线回收空瓶项目,但至本环保路的起点要更早。
一些“场外”信息给到大家:在空瓶回收循环之前,至本还设计了可二次利用的快递盒、可替换的包装,对产品进行了从内到外的绿色改造。
如今,来到产品绿色化链路的更末端,至本做得也很实在。
一方面,小程序界面十分简洁、直观,会显示回收空瓶数量、减少CO₂值等数据。每一份环保助力,以及它创造的社会价值,都能够被清晰看见。这让参与者获得价值感,也激励着更多用户踊跃加入。
另一方面,至本在声明中向用户坦言,单靠品牌一己之力很难维持项目长期运转,“邮寄空瓶的费用需要由(用户)自己承担”。虽然此举不够大气,但量力而行的态度,倒能体现至本将环保践行到底的决心。
所以,普通用户视角能明显感受到,至本发起该项目并非是凑热闹、做样子,而是一种长期主义,从而对品牌加印象分。
可以说,在整个生产链条上,至本都有在用一种轻巧、创意的方式,献力低碳生活。当关注环保问题,成为品牌自我宣传的重要方式,这样的至本何尝不是一种“不营销”的营销?
深扒至本公众号,我还发现一个细节——至本每篇推文都没有“留言送礼”环节,这透露着两个信息。
感谢有,礼物无
一来,至本身上的“讨好“属性很弱。不仅是负责沟通的推文,在销售环节,它也鲜少利用小样赠品促销量。
比起小福利,能针对顾客肤质状况给出选品建议的咨询型客服,才是至本令人心动+1的理由。
二来,用福利增加互动率,这是大多品牌发文的“潜规则”,也成功造就了许多粘性用户关系的假象。而至本不送礼的底气,或许在于它与用户本身的粘性就真的高。
双方的粘性主要来自于,至本产品的科学配方戳中了当下极简、成分护肤的趋势,让它成为不少消费者心中的小众宝藏国货。从产品认可上升到了品牌认同,自然关系更铁。
在小红书搜“至本”,大量的素人推荐内容,直观说明了这点。
不难看出,老用户对至本是有感情在的,甚至近似粉丝心理:看着至本从“潜力股”成长为“实力股”,有慧眼识珠的骄傲,也有对它会否“背离初心”的担忧。
当潜在顾客看到“老粉”真情实感的发言,很难不对至本再多几分信任,甚至当场激情下单。
扒完一圈公众号,至本一直懂营销、会营销这件事儿算是实锤了。
可它历来低调行事,为什么现下主动且高调地打破“了不营销”的传说?不仅是广告现身地铁站,线上也有不少至本相关内容,贴着“赞助”标签出现。
这需要结合品牌的成长路来看。
最早,至本潜心研发,积蓄着实力与口碑;接着,它撞上国货崛起、成分护肤的大趋势,借高性价比的面部清洁类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一路阔步向前。
近年,至本表现良好的销售数据也证明了品牌“在向前走”的事实:
2021年,至本在天猫618护肤类销量排名第12;2022年,美业颜究院数据显示,至本全年销量为1538万件,同比增长61.32%。
但另一面是,同行入场、竞争加剧背景下,至本的处境变难了。比如且初,在卸妆膏这一品类,与至本战况胶着。同样的国货、同样的极简包装、同样的好口碑,这都对至本形成制约。
同时,借大单品策略,至本面部清洁品类已声名在外。下一步,想要打开多品类的知名度,也要求它有必要在营销上更用力一点。
“我们相信,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至本打出的这句标语放在生意场上其实很理想化。现实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小众的新消费品牌想要真正走向大众,那么大众化营销便是一条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