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心理治疗本义为“遵循证据进行心理治疗”,后特指治疗者在意识到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的情况下,将好的、可供使用的研究证据与自己的临床技能整合起来所进行的心理治疗。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者及其证据,治疗者及其临床技能,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等三个大的方面。它是对具体心理治疗理论、流派及方法的一种整合,代表着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属于当今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循证实践运动的一部分。《心理学循证实践丛书:循证心理治疗》的出版将为国内民众,尤其是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士了解循证心理治疗打开一扇窗口,起到促进循证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的作用。 李幼平,1949年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循证医学与移植免疫生物学研究,现任中国考科蓝中心(The(hinese cochrane centre)、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中心/教研室主任,《循证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主编,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文登,1979年生,湖南双峰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师从叶浩生教授,现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从事心理学史教学工作。 罗纳德·利万特(Ro
nald F.Levant),1942年生,现任美国阿克伦大学布彻特尔文理科学院院长、教授。《男人与男性气质心理学》杂志主编,美国心理学会(APA)第51分会“男人与男性气质心理学研究协会”创始人,曾担任APA2005年度主席及APA第43分会“家庭心理学”主席,2002年获APA应用研究特殊贡献奖。 基础篇:历史与现状第1章 绪论1.1 什么是循证心理治疗:三位一体1.1.1 研究者及其最佳证据1.1.2 治疗者及其临床才支能1.1.3 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1.2 有何重要特征1.2.1 概念辨析1.2.2 核心理念1.3 发展现状如何1.3.1 代表人物1.3.2 期刊著作1.3.3 里程碑事件1.4 为什么会诞生1.5 应该怎么实施1.6 拥有哪些优点1.7 存在哪些争议1.8 本书如何阐述第2章 循证心理治疗:整个时代的产品2.1 社会背景:科学改变心理治疗的方式2.1.1 技术社会:实践需要艺术,更需要技术2.1.2 风险社会:专家解决问题,也制造问题2.1.3 审计社会:医生要有良心,更要有监管2.1.4 信息社会:网络方便医生,也保护民众2.2 医学背景:循证医学理念的忠实继承者2.2.1 循证医学2.2.2 诞生背景2.2.3 发展简史2.2.4 核心理念2.2.5 实施步骤2.2.6 对循证心理治疗的影响2.3 哲学背景:文化决定最佳证据的判断标准2.3.1 实证主义:实证的证据才是真正科学的证据2.3.2 实用主义:有效性才是证据分级的最终标准2.3.3 经济理性主义:高效益的证据才是有效的证据第3章 循证心理治疗的前世今生3.1 长期的过去:心理治疗有效还是无效3.1.1 里程碑1:《心理治疗的有效性:一个评估》3.1.2 狙击艾森克:长达40年的效果研究3.1.3 致命的挑战:心理药物治疗兵临城下3.2 实证支持治疗阶段:EST雄霸天下3.2.1 里程碑2:《训练与传播实证有效的心理治疗》3.2.2 什么是EST3.2.3 攻击与拥护同样激烈3.3 循证实践阶段:EBP包容开放3.3.1 里程碑3:《心理学中的循证实践》3.3.2 什么是EBP3.3.3 循证实践与实证支持治疗3.3.4 高歌猛进,遍地开花提高篇:内涵与争议第4章 研究者及其研究证据4.1 什么是研究证据4.2 证据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4.2.1 元分析4.2.2 随机对照实验4.2.3 单一个案设计实验4.2.4 质化研究4.2.5 个案研究4.3 证据的标准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4.3.1 治疗手册:像疗法创始人一样治疗4.3.2 指南:像顶尖治疗者一样行为规范4.4 最佳证据的判定:横看成岭,侧看亦成岭4.4.1 哪些才是证据4.4.2 证据如何分级4.5 学者的争议及共识4.5.1 证据与研究证据4.5.2 疗效与实效4.5.3 治疗手册与手册化治疗4.6 未来如何发展第5章 治疗者及其临床技能5.1 临床技能:无他,唯手熟尔5.1.1 什么是临床技能5.1.2 临床技能的八大成分5.2 八大治疗者变量:疗法重要,人同样重要5.3 如何实施循证心理治疗:抽丝剥茧“三A结”5.3.1 提出问题5.3.2 获取研究5.3.3 批判评价5.3.4 迁移证据5.3.5 整合治疗5.3.6 评估结局5.4 培养治疗者:从Boulder模式到EBP模式5.4.1 四种经典的培养模式5.4.2 四种模式发展的历史逻辑5.4.3 EBP模式的异军突起5.4.4 EBP模式的意义:敢叫日月换新天5.5 学者的争议及共识5.5.1 主观经验与研究证据5.5.2 治疗者与研究者5.5.3 未来如何发展第6章 病人及其特征、文化与偏好6.1 “主动”的病人:我不想好,就没人能治好我6.1.1 病人主动参与治疗6.1.2 病人主动治愈自己6.2 三大病人变量: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病人6.2.1 个体特征6.2.2 文化因素6.2.3 价值明与偏好6.3 学者的争议及共识6.3.1 样本病人与真实病人6.3.2 循证心理治疗与文化敏感治疗6.3.3 未来如何发展拓展篇:评价与超越第7章 循证心理治疗的功过是非7.1 有何价值与贡献7.1.1 提供整合的治疗途径7.1.2 促进合理的临床决策7.1.3 保证病人的最高利益7.1.4 加强治疗的循证管理7.2 存在哪些问题7.2.1 方法的“真”与治疗的“善”7.2.2 普遍与特殊7.2.3 技术与艺术7.3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7.3.1 以“善的真”保证善7.3.2 用特殊指导新的特殊7.3.3 艺术化地运用技术7.4 对中国心理治疗有何启示7.4.1 创建本土化的证据7.4.2 培养循证的从业者7.4.3 普及循证治疗理念7.4.4 健全循证管理机制第8章 从循证心理治疗到循证实践运动8.1 循证实践运动的兴起8.1.1 什么是广义的循证实践8.1.2 新近发展:以循证教育学为例8.1.3 核心理念与发展逻辑8.1.4 相关争议8.2 哲学分析8.2.1 价值观:科学精神在实践领域的渗透8.2.2 方法论:科学主义在实践领域的还魂8.2.3 循证实践:一种新的实践形态8.3 伦理分析8.3.1 循证实践的伦理特点8.3.2 循证实践存在的伦理问题8.3.3 循证实践伦理模式的完善8.4 循证心理治疗在循证实践运动中的地位8.4.1 心理学中循证实践的代表8.4.2 循证医学向循证实践过渡的桥梁附录1 术语表附录2 EST样例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