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曾于2022年发布一组数据:全世界8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约有一半的精神障碍开始于14岁前。常见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影响着全世界约2.8亿人,在2019年,有3.01亿人患有焦虑症,其中包括5,800万儿童和青少年。
2023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孤独是一种“全球健康威胁”。在精神健康问题困扰越来越多用户的同时,另一重困扰则开始显现:比起患者数量,精神科医生数量则相对较少,而且水平参差不齐。这些事实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Medlink,作为一家创新型的精神健康服务平台,正在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力所能及的努力:从专家的角度而言,它汇聚了全球临床和科研领域的资深专家,不仅为患者服务,更为长远的医疗教育服务。从患者的角度出发,Medlink以大数据匹配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提升医疗服务的精准性为目标,通过算法匹配和邀请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远程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建议。
Medlink创始人兼CEO杨然说,作为一家专注于精神健康领域的创新型企业,Medlink秉承“创新、专业、激情、协作”的理念,不断深化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全球影响力。
Medlink创始人兼CEO杨然
1
平台始于创始人的个人医疗遭遇
杨然自17岁赴美求学,在美国主修神经科学和临床心理学,历经7年时间,成为一名精神科临床科研员。
随后,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她先是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主做海外医疗转诊。
开启Medlink的创业始于她个人的医疗经历。
疫情期间,她的儿子才刚出生,杨然就被诊断出甲状腺癌。
对于这种病,杨然并不陌生。毕竟在过去6年间,杨然为数百名肿瘤患者服务过,“我选择了冷静和理性”。
冷静和理性的结果是,她并没有像服务自己的客户一样去选择多方会诊,或者去某个顶尖学府的医学院治疗。根据她自己的判断,甲状腺癌的治疗并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因此,她选择就近接受治疗。
在治疗方案确定之时,“就在家门口的”这家连锁医院给她提供了两个治疗方案:手术或放疗。为了不留疤痕,杨然选择了放疗。
放疗潜在的副作用显而易见——杨然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高的罹患肿瘤的风险。治疗期间,杨然也经历了诸多痛苦,并且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得不与家人保持距离。
“我刚出生的孩子,用他懵懂的眼睛透过窗户看着我,那一刻的心酸,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杨然回忆此次治疗的代价,也相信这是治疗的必经之路。
六个月后,杨然在纽约的一家医院陪患者问诊时,遇到了一位专门从事头颈癌手术的手术专家。他告诉杨然,甲状腺的移除可以通过腋下或口腔手术完成,这种治疗方案既不会留下疤痕,也不会有放疗的副作用。
“那一刻,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犯了一个如此低级的错误——没有进行二次诊断。”杨然很懊悔,她所假设的“简单的病,每个医生都差不多”,让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更让杨然震惊的是,她此前的主治医生竟然对这种先进的机器人手术技术一无所知。
这段惨痛的经历,让她有了几个结论:了解自己所有的医治选项是少走弯路的关键。对患者而言,需要谨慎做医疗决策,了解自己的选择并择优而选。离家远近或者是否“听说过”某一位医生等因素不能成为核心的决策考量。从医生的角度而言,所有的医生,都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此番痛定思痛后,杨然决心要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做一些事情。她意识到,一是要解决患者和医生匹配的问题,二是要确保医生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医疗信息。
2
选择精神科作为切入点
仔细思考过后,杨然选择从精神科切入。除了自身的教育和专业背景在此领域有优势以外,更核心的原因在于精神健康问题治疗的庞大缺口,各国的医疗资源都相对短缺。
据杨然介绍,2020年20.3%的美国人接受过精神治疗,但仅有2万多名精神科医生;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科医生更是稀缺,美国加起来不过8,000多名。在不使用保险的前提下,即便是成人,预约一位医术稍好的医生也需要等待3-4个月,儿童则需要更长时间。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果孩子出现了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或者更严重的情况比如精神分裂,想看一个精神科医生、做一份比较全面的诊断分析,至少需要等五个月。成人的话,也要等两三个月。”杨然说。
在中国,精神科数据更令人担忧。据媒体报道,2019年全中国正规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名。各大精神科也是常年人满为患。排名全国第一的北大六院的主任医生们每人每天需要门诊4小时,完成40-50名患者的看诊,儿童号更是被誉为“宇宙最难挂的号”。
杨然意识到,(尤其是在美国)在孤独、压力等因素下,人们太容易通过酒精等物质自我麻醉,自我“治疗”。而这些物质会进一步恶化精神状态。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传统的心理咨询治疗已经远远不够,患者越来越需要医学和药理方面的帮助。这恰恰是最短缺的医疗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Medlink应运而生,致力于打造一个连接患者与优质精神科医生的桥梁。
Medlink汇集全球资深的精神科医生,为全球各地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和团队,从而更好地帮助久治不愈或者不想走弯路的患者。Medlink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精神科远程二次诊断、会员制医学教育和交流平台等,为每位患者提供基础的医疗保障和高端的医疗资源,做到让患者的治疗一步到位、无需辗转。同时,Medlink作为一个科技平台,实现了非常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真正做到了以数据为支撑的医患匹配。此外,平台在多个节点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帮助医生获得更全面的患者信息,确保医患之间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从而保障高水准的治疗。
在提升医生医疗水平方面,Medlink会员制线上学习交流平台为医生提供持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促进医生的专业成长和学术研究,为系统化持续追踪患者的治疗提供基础保障。
“我们以精神健康领域为切入点,从业以来致力于提高精神科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让患者长久获益,未来我们也期望能够扩展到其他医疗专科。”杨然说。
3
专业团队为Medlink保驾护航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Medlink的核心团队由一群在其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的杰出专家组成,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22年,杨然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UC Berkeley, Haas School of Business),开始了MBA学习之旅。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必修课程后,她加入了伯克利的Skydeck加速器。该加速器是伯克利人心中的圣地,类似湾区的创业者们对Y Combinator (YC)的推崇。
为了打造一个连接患者与优质精神科医生,并兼具教育功能的平台,杨然决定先寻找精神科领域的明星医生,以此为起点,请专家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优秀的精神科医生。
在曾经导师的推荐下,杨然联系到了Christoph Correll教授。
Christoph Correll教授
Dr. Correll在精神病学和分子医学领域享有盛誉。作为Zucker Hillside医院的医学主任,Dr. Correll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名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精神科专家。
在了解到Medlink的模式后,Dr. Correll给予了高度赞扬。他深信,只有不断学习的医生,才能为患者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同时,他也相信远程二次诊断的潜力,认为在科技的支持下,患者和医生的生活都将变得更加简单。
就这样,他欣然应邀加入Medlink,不仅担任公司的医学指导主席,更是公司第一位天使投资人。
作为一个平台,仅有医学权威也不行。Medlink还需要技术大牛来帮忙打造平台。
“在医疗行业沉浮六载,从象牙塔到病房,从理论到实践,我很清楚患者和医院的需求。然而,我不是软件工程师,我需要的是一个在产品开发和平台建设上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同时也一定要是一个正直、诚信、真正为患者着想的伙伴。”杨然说。
Medlink CTO Alok Gupta
在Skydeck期间,杨然和Alok Gupta相识。作为一位硅谷的资深产品经理,Alok曾在包括e-trade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担任要职。在成为杨然一对一导师之后,历经六个月的频密沟通,Alok Gupta被杨然的诚意和理念所打动,毅然放弃原本高薪的工作,加入了Medlink。如今在Medlink,Alok领导产品开发团队,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提供坚实保障。
在个性化推荐和匹配方面,如何科学地将患者匹配给正确的医生也是Medlink的核心使命。
伯克利哈斯商学院助理教授 Dr. De Vaan
在这个方向上,De Vaan教授进入了杨然的视野。Dr. De Vaan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伯克利哈斯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其学术研究和专业兴趣跨越了医疗系统中的人脉关系分析、医疗保健管理、经济社会学,以及研究设计与方法教育等多个领域。2023年冬,De Vaan教授发表关于美国转诊现状的最新研究。该研究指出,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的个人关系越好,他所转诊的患者得到的医疗结果反而可能越差。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时间所限,家庭医生往往会将患者转诊给自己最熟悉的那个人,这个人并不一定是能给患者提供最佳诊疗的专家。在转诊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专家与家庭医生的亲密关系,而不好意思寻求二次诊断,从而可能导致延误病情或多走弯路。
“我们需要一个数据支撑的中间方,一个能够全面分析的算法,将医生的治疗案例、专业方向、科研兴趣,以及患者的所有信息和个人偏好全部考虑在内,实现真正的科学匹配。”De Vaan教授在他的科研文献中多次这样建议。
正因如此,当他了解Medlink的潜力和前景之后,De Vaan教授不仅成为了公司的股东之一,还亲自领导算法的开发,并在商业策略上尽力献计献策。“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推动公司产品数据算法创新和市场拓展策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杨然如此评价。
在Medlink的核心团队成员就位后,他们各司其职,即可充分施展各自的专业优势,也可互相紧密协作。这些大牛的加入,当然离不开Medlin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然。她拥有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扎实的临床心理学背景,是一位在医疗领域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在公司从零到一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团队搭建、产品设计还是未来战略规划,杨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对于团队能吸引到如此多优秀的人才,她深感幸运:“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的梦想被这样的专业团队认可,我的创业之路不会是孤单的。”
一系列的努力之后,Medlink逐渐从医疗领域的初创企业中崭露头角,成为了连接患者与高水平医生的桥梁,并努力为提高总体医疗质量和效率作出自己的贡献。
谈到未来的目标,杨然说,Medlink致力于将前沿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结合,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期愿景。“短期内,我们希望能为最需要的患者提供前沿的医疗服务。长期愿景则是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为年轻医生和缺乏资源的医生提供一个能与行业头部专家学习沟通的渠道,并以转诊为激励,让他们在平台上不断完成教育任务,成为有‘growth mindset’的医生,把日常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
杨然透露,公司致力于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这两座金字塔塔尖的人聚在一起,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医疗服务。Medlink的长期规划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无论是身处偏远乡村的患者,还是居住在繁华都市的市民,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受益于Medlink组织的存在。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Medlink将在全球精神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球患者的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当我们在精神健康领域发展较为成熟之后,我们会继续探索骨科、肿瘤科等其他医疗领域,不断完善Medlink的医疗系统,做到不断进步、永不停歇。”杨然说。
图源:Med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