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是直属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四川省干部医疗保健基地和四川互联网医院、以及华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德国玛瑞恩医院中国合作医院、成都市120急救网络医院。承担着省委省政府、省级机关、中央来川首长、外宾、知名人士及省级大型会议、活动的医疗保健、康复任务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援外医疗工作。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总工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上级部门授予的集体荣誉称号50余个、先进个人表彰200余人次。
医院拥有一支强有力的临床及科研队伍,设有临床、医技科室共39个, 1个院外病区医疗点。
医院作为四川省干部保健基地,常年承担着干部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保健工作,在老年性疾病、慢性病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以四川省重点医学学科——睡眠疾患诊疗中心为龙头,以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普外科、中医科、针灸理疗等专科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医院的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已被四川省卫生厅确定为睡眠医学特色学科。
医院坚持技术创新,开展特色诊疗,强化学科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大力提升了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能力;与国际医院合作打造了特色的微创技术。如骨科手显微外科在脊柱微创、关节镜诊治、断指断肢再植、趾移植再造、先天畸形矫正术、老年疼痛治疗等方面形成了特色诊疗。普外科开展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将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三镜结合,应用到复杂的肝胆管手术、泌尿外科等都取得了良好疗效。
医院共有春熙和沙河两个院区,医院目前编制床位502张,实际开放床位505张。全院职工715名,其中在职职工577人、离退休138人。
医院拥有先进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螺旋CT机,数字化X线(DR)摄影系统、氩气刀工作站、高清腹腔镜系统、关节镜系统、电子十二指肠镜、胃镜系统、睡眠呼吸疾患监测治疗系统等大型进口医疗设备。例如:飞利浦Intera核磁共振(MRI)成像系统,飞利浦SeleCT SP螺旋CT机,岛津数字化X线(DR)摄影系统,英国通用GElogicP6彩色超声诊断系统,飞利浦v60有创带无创呼吸机,美国邦德60导联睡眠监测系统,美国史塞克全高清腹腔镜、关节镜系统,日本富士电子十二指肠镜系统,瑞士EMS超声气压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等大中型先进检测诊疗设备。病房还配置了完善的中心供氧、中心负压、中央监护系统及空调、电视等配套设施,为医院追求高品质诊治技术和诊疗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1949年10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管会卫生科正式成立,成为医院的前身。
1950年初,由成都军管会卫生科接管伪省政府诊疗所,组建了川西行政公署门诊部”,由原址迁至督院街东安里(即城守东大街57号医院现址)。
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人民综合门诊部”。
1954年底,由“西南局二门诊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综合门诊部”合编更名为“四川省公费医疗预防第-门诊部”。
1966年,更名为“ 四川省直属门诊部革命委员会"。开始设置党支部。
1969年,门诊部经历了第三次合编,与二门诊部(原省委门诊部)、三门诊部(西南局门诊部)合并,仍称“四川省直属门诊部革命委员会”。
1973年,更名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直属机关第-门诊部”。
1976年,更名为“四川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 。
1988年,正式成立医院党总支,下设四个党小组。
1989年2月,经省卫生厅批准改建为“四川省直属机关第一医院”。
1992年,经省卫生厅审查合格后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省直属第一医院”。
1995年5月,经省卫生厅审查合格,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即医院现名 )。
1996年,通过四川省卫生厅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的评审,获“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型医院”资格。
2014年5月,晋升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2016年,成立了四川互联网医院,2016年10月16日“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
2018年3月,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