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内涵非常广泛。
今天推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相关资料。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此外,还有三牛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川康边界的夹金山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长征”和“万里长征”等概念指的是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革命先烈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革命事业成功的保证。长征途中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起来的这种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
农民变工队员和下乡干部劳动归来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2020年4月23日,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020年9月3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同心御侮,英勇抗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伟力,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抗战精神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凝练而成的。
西柏坡精神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一部攻克云山,重创美骑兵第一师,给恃强冒进的美军和南朝鲜军以迎头打击。图为战士们向敌阵地冲锋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2020年10月19日,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在这场战争中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铁人精神
王进喜带伤压井喷
“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9月26日,总书记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
20世纪60年代第一春,在外受经济封锁、内遇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松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在这场夺油大战中,王进喜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人拉肩扛运钻机、用血肉搅拌泥浆,他带领贝乌五队(1205钻井队的前身)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甩掉“贫油落后”帽子,他也被称为“铁人”。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在花生地拔草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2014年3月18日,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南省兰考县自然灾害严重,风沙肆虐,水患频生,到处是盐碱地,农业收成极少,百姓一贫如洗。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他始终和老百姓一起奋战,即便是肝癌的剧痛,也击不垮他摘掉兰考穷帽子的信念。1964年,不满42岁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却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天地之间。
雷锋精神
雷锋和战友们在出车运水泥回来后打扫车上的水泥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18年9月28日,总书记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的讲话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以他忠诚的信仰、爱岗敬业的精神、克己奉公的胸怀谱写了他光彩的人生。几十年来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光辉的色彩,久久传承、经久不衰。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疫精神
2021年1月6日,大连海洋大学师生志愿者冒着风雪运送防疫物资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2020年9月8日,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抗疫斗争中,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的身上都体现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探月精神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2月22日,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一路向月,六战六捷。“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将引领航天人接续奋斗、不断开创我国航天事业新局面。在星际探测的征程上,中国人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将梦想变为现实,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省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曾是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为让天堑变通途,在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工程中,全球现役运力最大的米-26重型直升机6次进出山谷,将8台大型工程机械设备送进村落。去年11月17日,布拖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1年2月25日,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品格、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鼓舞全党全国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继续继承革命精神、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鲜素材公众号
鲜素材公众号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新华网。
课件来自网络,鲜素材不提供下载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图片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守好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到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从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今天,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以文化兴盛支撑国家强盛。